网球肘,医学上专业名称为“肱骨外上髁炎”,是运动损伤中极为常见的一种,尤其影响手臂外侧的肘部区域。这一术语虽源自网球,但实际上,它并非网球运动员的专属疾病,任何频繁使用手臂和前臂进行活动的人都可能中招。
网球肘的形成,关键在于肱骨外上髁这一部位的过度使用和潜在损伤。这通常发生在诸如网球、羽毛球等需要频繁挥拍、使用手臂和前臂的运动中。这些活动会使该区域的肌腱和肌肉持续承受张力和压力,导致微小的肌腱撕裂和炎症反应,进而形成网球肘。
1. 疼痛与不适:患者在外侧肘部会感受到疼痛,这种疼痛往往逐渐加剧,从轻微不适变为剧烈疼痛。活动时,疼痛可能向下蔓延至前臂,并随着动作的加剧而更加严重。
2. 压痛与敏感:在肱骨外上髁区域,患者常有压痛感和局部敏感,这不仅影响日常活动,还可能带来明显的痛苦。
3. 运动受限:疼痛和不适感会导致握持力和手部活动的力量与范围受限,严重时甚至可能干扰日常生活和学习。
1. 过度使用与重复运动:手臂和手部的过度使用,特别是在进行重复性运动时,如网球、羽毛球等,会显著增加肱骨外上髁区域的受力和损伤风险。
2. 不良姿势与技术错误:握持球拍时握力过紧或握持方式不正确,以及挥拍动作中的技术错误,都可能使手部和前臂承受不必要的压力和应力,进而引发损伤。
3. 肌肉力量与柔韧性不足:手臂周围肌肉群的力量不足或柔韧性较差,会增加肌腱在运动中的压力和牵拉张力,使其更容易受伤。
4. 生物力学与解剖结构异常:肱骨外上髁区域的形态异常或间距过宽,可能使肌腱在运动时更容易受损。此外,先天性因素或后天过度使用导致的结构变化也会增加发病风险。
5. 年龄与性别因素:年长者由于组织退行性变,可能更容易受到损伤。而男性在某些运动项目中的参与率较高,因此相对于女性更容易患上网球肘。
6. 其他因素:营养不良、缺乏休息和恢复、慢性疾病等也可能影响肌腱和肌肉组织的健康状况,使其更易受损和出现炎症。
对于网球肘的治疗,除了传统的休息、冰敷、压迫和抬高患肢等方法外,现代科技也提供了更多选择。例如,超声波治疗仪利用高频机械波震动,促进使用部位的血液循环和物质交换,加速细胞修复,从而有效缓解酸痛和消除炎症。
综上所述,网球肘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。深入理解这些原因,对于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康复计划至关重要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应注重保护手臂和前臂,避免过度使用和不良姿势,以降低网球肘的发病风险。